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圳持續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不斷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
新技術催生新產業。2023年,深圳低空經濟產值超過900億元,集聚相關企業1700余家,形成集研發、設計、制造、試飛、運維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深圳規劃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體系中,低空與空天技術產業被列入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
“深圳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是產業和科技融合發展的結果。”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民航發展處副處長趙柯介紹,深圳出臺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實施20條支持措施,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持續加大科研投入,研發的無人機在農林植保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高級企業戰略總監張曉楠說,目前大疆農業無人機累計作業面積超60億畝次。
“深圳持續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張林介紹,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5.81%,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為94.9%;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居全國城市前列。
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產業從無到有,集聚成勢。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內,“樓上”科研人員攻關原始創新,“樓下”則為產業孵化空間,一棟大樓內即可實現科研與產業的“雙向奔赴”。中心周邊,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學裝置已建成試運行,還配套了15億元的合成生物產業基金。“近3年,國內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業約有40%落戶深圳,光明區集聚了其中的近80%。”光明區區長邱浩航說。
為提升基礎研究策源能力,深圳堅持將不少于30%的市級科技研發資金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高標準建設1家國家實驗室、1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4家廣東省實驗室、380家深圳市重點實驗室,以及“鵬城云腦”網絡智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腦解析與腦模擬等一批大科學裝置。
2023年,深圳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34個,布局37個市級科技重大專項,體外膜肺氧合儀、核磁共振、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
深圳加大支撐產業創新的資金供給,持續注入金融“活水”。推出“深圳創投日”品牌活動,吸引全球超6000家次創投機構參與;發布實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20條”,按照“一產業集群、一專項基金”理念,構建產業引導基金體系;設立20億元的科技創新種子基金,引導各類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深圳多個萬億元級和千億元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正加速布局——集成電路方面,先后落地方正微電子、華潤微電子等多個百億元級項目;智能網聯汽車方面,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200萬輛;新型儲能方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儲能產業中心。
2023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1.9%;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74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2.4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