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張名片——盡管只有“國家衛生城市”短短6個字,但展開卻是一幅長長的整潔亮麗、宜居宜業的美麗畫卷。
這是一段經歷——多少個日夜,每天都見證著創衛者的艱辛,凝聚著全市上下的努力付出。
173萬海東兒女,正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城市管理之變、市容市貌之變、市民素質之變,如一場華麗轉身,讓海東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更靚,人民生活更幸福!
城市管理之變:讓海東更有溫度
突出重點、打造亮點、破解難點、緊抓時點、圍繞節點、打造看點、凝聚焦點、疏通堵點、消除痛點、瞄準靶點、圍繞難點、深化亮點……如同一個時鐘的表面,分分秒秒圍繞著12個刻度有條不紊地運行,也正是在這分秒之中,海東城市管理在創衛中努力做到環境“提凈”、市容“提序”、設施“提質”,使海東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一座“幸福城”在湟水之畔迅速崛起。
事實上,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契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海東城市管理始終,也讓這座城市更有溫度。
2021年,海東獲得省級衛生城市稱號,隨之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便成為海東人民新的追求和目標,也成為海東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
從“粗放管理”到“精耕細作”,海東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作為城市管理的實踐戰場,從細節著眼,從民生入手,讓城市管理更有精度、深度和溫度。
從共享單車停放上,可以窺見海東城市管理的用心——在樂都、平安、河湟新區,共享單車呈“一”字排開,整整齊齊、規范有序。
從公共廁所管理上,可以感知海東城市管理的創新——在人口密度大、公廁數量少的城區,海東倡導沿街商戶、賓館、飯店、企事業單位等開放內部廁所,既有效利用資源,又緩解市民如廁難。
從食品安全監管上,可以看到海東對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態度——實施“明廚亮灶”工程,全市80%以上的餐飲服務單位安裝“安康河湟”信息化監管平臺,老百姓可以通過公眾端的‘透明廚房’模塊查看全市納入視頻監管范圍內的餐飲單位后廚操作情況,讓消費者“看得放心、吃得安心”。
從重啟地攤經濟,可以觸摸海東以人為本的民生情懷——在后疫情時代,海東有序設立臨時攤區,激活市場,拉動消費,努力找到城市治理與服務群眾的平衡點……
一個個務實之舉,彰顯的是海東市委市政府的民生情懷,增添了這座城市的民生溫度。
這背后,是創衛組織體系的堅強保障——
海東成立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基礎設施組、市容環境衛生組、生態環境組、市場監管組、疾病防控與醫療衛生服務組、園林綠化組、農村環境整治組、宣傳組和專家咨詢協調組10個工作組和專項督查組。
這背后,是創衛工作體系的有力支撐——
綜合協調組成立市創衛辦,基礎設施組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市容環境衛生組由市城管局牽頭,生態環境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場監管組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疾病防控與醫療衛生服務組由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園林綠化組由市林草局牽頭,農村環境整治組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宣傳組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專家咨詢協調組由市衛生健康委牽頭,明確各組工作職責和任務,形成了“兵團作戰”創衛新格局。
這背后,是各級各部門同心創衛的奮斗結晶——
衛健、公安、城管、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密切協作,打響了一場又一場環境衛生、交通秩序、食品安全行業整治攻堅戰,海東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整體形象持續提升。
市容市貌之變:讓海東更顯顏值
一個個農貿市場的遷建或新建,一個個老舊院落的改造和提升,一條條黑臭水體的潔凈與清澈,一條條背街小巷的規范與整潔,都事關一座城市的靚麗“顏值”,也事關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從農貿市場的巨變,我們可以品讀海東創衛工作堅持“小市場、大民生”的為民情懷——
“干干凈凈、整整齊齊,買菜心情都更好了。”市民李婆婆幾乎每天都要去菜市場買菜,對平安區水井巷農貿市場的變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曾經的平安水井巷市場,經過多次規范整改,其“臟亂差”形象始終無法改變。為此,平安區下決心攻堅克難,對水井巷市場進行大力整治。如今,市場舊貌換新顏,市場環境、經營秩序、安全保障等方面皆有較大提升,有效整治了市場昔日的“臟亂差”現象,贏得市民連連點贊。
從老舊院落的蛻變,我們可以品讀海東創衛工作堅持“舊小區、新生活”的奮斗目標——
曾經的樂都區文化街社區的二水家屬院,基礎設施嚴重老化,路面坑洼破損,樓體外立面墻皮脫落,管道老化堵塞嚴重。為解決這些問題,樂都區整合資源力量,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堅持改造與整治并舉、建設與管理同步,對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景觀綠化、休閑廣場等進行重點改造,實現了老舊小區提檔升級。如今,再次來到二水家屬院,映入眼簾的是整潔干凈的路面,粉刷一新的墻面,污水管網鋪設了,還種植了樹木花草,住在這里的居民們心情越來越舒暢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從污水垃圾綠色處理的嬗變,我們可以品讀海東創衛工作堅持“除污染、優生態”的堅定執著——
海東全面加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行監管工作,嚴格落實考核制度、實地檢查、定期評估、通報曝光等措施;進一步完善河流水質監測支撐體系,提升預警預報、分析研判能力,做好常態化分析評估和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的預警分析評估;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城鎮污水處理全過程管理,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自動在線監控系統作用,密切關注污水處理的各個環節、各項指標,確保出水水質達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技術要求。同時,研究制定《海東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運行考核辦法》,各縣區細化制定實施細則,明確獎懲制度,堅決杜絕問題發生,共同書寫了海東天藍水碧地綠的美麗生態答卷。
從城市濕地公園的蝶變,我們可以品讀海東創衛工作堅持“造碧水、還藍天”的不懈追求——
螞蟻山濕地公園、南涼遺址公園、三河六岸濕地公園、平安驛州濕地公園、祁家河古驛公園……昔日“臭水溝”,如今“后花園”。還清于河,還綠于民,海東通過實施慢行系統、沿河污水治理工程、綠地系統建設工程、泥沙治理工程等,把提升城市“顏值”具體到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細節中,把“靚麗”落實到居民幸福生活的點滴中。
創衛,已成為海東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市民素質之變:讓海東更具內涵
城市之美,美在外在“顏值”,更美在內在“氣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也“涵養”著一方土地。在海東,173萬海東人民共同“托”起了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
“海東是我家,創衛靠大家”。
廣場上,市民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馬路上,行人不闖紅燈、走斑馬線……一個極小的舉動,舉手投足間體現的卻是個人的文明素質。創衛既是一場衛生考試,也是一場硬件與軟件的提升考試,更是一次市民素質的晉級考試。
創衛像一股春風,吹“變”了海東。
從隨地吐痰到自覺撿拾垃圾,從在辦公場所吸煙到主動抵制煙草,從不支持到主動參與……這樣的點滴改變,正隨著創衛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在海東城區各處悄然發生。
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遵守交通法規、維護公共秩序……一個個良好的個人習慣,始于自覺,深入人心。
“愛國衛生月”活動、無煙單位創建活動、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義診健康服務活動、全民健身活動……一次次全民參與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春風拂面,潤物無聲。
“要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好!”這是海東人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中點燃的火熱激情與愿景。
數據為證——
2022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2.6%,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55,同比改善11.5%,空氣質量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其中PM2.5濃度下降幅度居全省八個州市第一。今年1月至4月,全市六個國家考核斷面平均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湟水河出境邊墻村斷面及湟水河樂都、民和東垣、互助沙塘川河三其橋3個國控斷面水質均為Ⅲ類,大通河出境峽塘斷面水質為II類,黃河出境大河家斷面水質為I類;省控斷面優良比例均達到100%。全市無黑臭水體,無重污染土壤,實施污染減排工程21項,超額完成年度減排計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環境安全形勢保持平穩……
從“一處美”向“處處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如今,無論是走在街頭巷尾,還是漫步鄉間小道,我們都能切實感受到海東城市顏值與城市品質“內外兼修”。一座青藏高原山水田園、生態綠色、宜業宜居、創新活力、城鄉統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正在蘭西城市群卓然崛起,海東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