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病因有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和胃癌。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引起的出血也較為常見,多因劇烈嘔吐導致。
此外,服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如布洛芬、泰諾等)、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凝集藥物也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還有一些少見的病因,諸如上消化道血管畸形、毗鄰的腫瘤侵犯消化道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與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相關,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嘔血和黑便。隨著失血量的增多,還會出現頭暈、面色蒼白、無力、發冷等癥狀,甚至可能出現休克,進而危及生命。
診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
內鏡檢查是診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用和準確的方法。當懷疑患者存在出血后,要在12小時至24小時內進行本項檢查,可提高出血病因診斷的準確性。通過該項檢查,不僅可以明確病因,發現出血部位,還可以進行內鏡下止血治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
對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抗休克和補充血容量是最為重要的處理措施。在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的同時,密切監護心率、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
一般治療 患者需要注意臥床休息,一般取平臥位,并將下肢抬高,頭偏向一側,以免嘔血時血液誤吸入氣管造成窒息?;顒悠诨颊咭巢㈧o脈補充電解質和能量。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呼吸、尿量等,觀察患者嘔血和便血的情況,定期復查血常規和生化。
可輸注等滲葡萄糖、生理鹽水、平衡液、血漿、全血或其他血漿代用品。如經積極補充血容量基礎上仍有血壓低,可加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
藥物治療 抑酸藥物可抑制胃酸分泌,用于消化性潰瘍及急性胃黏膜病變引起的出血。
口服制劑如凝血酶及去甲腎上腺素冰鹽水,可內鏡下針對出血灶進行噴灑,或口服用于止血。靜脈用藥如卡絡磺鈉、氨甲環酸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止血效果。
垂體后葉素及生長抑素,可因其減輕門脈血流應用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內鏡治療 內鏡下如果見到有活動性出血或暴露血管的潰瘍,應及時進行止血。
治療方法:噴灑或黏膜下注射止血藥物、電凝(用器械使局部組織凝固壞死從而止血)、熱治療、止血夾、硬化療法以及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等。
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
發生急性大出血后,一般要禁食幾天,家屬要積極配合、監督,并安撫病人緊張的情緒。
醫生交代可以進食后,要吃細軟、無渣、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油、雞蛋羹等,不要吃太硬的、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如:地瓜、芹菜等,以免再次出血。
規律作息,避免勞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充足的睡眠,不要太緊張、焦慮。
戒煙,避免粗糙、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可大量飲酒,少喝濃咖啡。
盡量停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若確實必須服用,可向醫生咨詢后加服保護胃黏膜的藥物。
患者在家時也要留意大便的顏色,確定是否有鮮血、大便顏色是否發黑、是否由黑變紅等。還要注意腹痛癥狀有沒有加重,有沒有感覺頭暈、乏力、心慌等。如果發生以上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供稿 逯玉婷 本報記者 賈麗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