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志臻 祁樹江 攝影報道
從2015年到2023年,從大灘村到涼坪村,帶領鄉親們一步步走上致富路,是吳軍倉來到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溝鄉時立下的誓言,也是他和西溝鄉的一個約定。
從抓各項政策落地到扎實推進鄉村振興,8年來,吳軍倉的腳步踏遍了西溝鄉大灘村和涼坪村的每一個角落,除了不同于當地人的口音外,吳軍倉看起來就是一個地道的西溝農民。
8年來,在西溝鄉的日子里,他撒下了汗水也收獲了豐碩成果。
真心換來群眾信任
“剛到大灘村的第一天,我就立志要讓這個村子變個樣子。”2015年8月,吳軍倉從青海省審計廳來到西溝鄉大灘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
大灘村共有居民433戶215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6戶757人,按照要求,全村要在2016年年底實現全部脫貧。
令他沒想到的是與村民的第一次見面就遇到了“下馬威”。有村民直言以往村上也有干部來過,都是開個會就完了,如果吳軍倉不干事就不要耽誤大家的時間。
聽到此話的吳軍倉并沒有泄氣,反而更加堅定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決心。為了盡快摸清村里的基礎情況,找到適合村民的脫貧路徑,吳軍倉帶領扶貧工作隊隊員每天堅持進村入戶,主動征求村民脫貧致富的意見,與村民探討經濟發展之路。
在走訪過程中,吳軍倉發現飲水問題和道路硬化問題是大灘村的“頑疾”。由于管道老化,大灘村每年11月到次年5月都會出現斷水現象,導致40%的村民和牲畜飲水困難。
吳軍倉決定首先從飲水、道路兩個難題入手。“剛到村上,我發現整個村子里沒有路燈、路面也是坑坑洼洼,遇到雨雪天氣,如果不穿雨鞋根本走不了路。”吳軍倉說道。
要想富,先修路。為了解決大灘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現狀,吳軍倉在審計廳黨組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先后協調解決項目經費總計1819.74萬元,用于改善和解決大灘村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大灘村人畜飲水現狀,他及時與民和縣水務局、自來水公司進行溝通協調,對大灘村人畜飲水工程進行立項開工建設,投入經費257萬元,開挖管溝20多公里,修建沉淀過濾池、凈水室各1個,修建50噸蓄水池2座、30噸蓄水池1座、20噸蓄水池2座、10噸蓄水池3座,不僅解決了大灘村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和季節性用水困難,還解決了部分農畜、田地用水問題。
看到基礎設施有了質的飛躍,村民們對他充滿了信心,他們經常聚在一起,拉住他嘮個沒完,讓他出出主意,讓他想想辦法……
通過前期走村入戶調查,吳軍倉了解到村民們一直有養殖牛羊的習慣,而且村內草地資源豐富,十分適合發展以牛羊為主的草地畜牧業。
結合民和縣扶貧工作以牛羊家庭養殖為主打產業的實際,吳軍倉帶領扶貧工作隊成員深入各家各戶進行動員,目前全村貧困戶共修建家庭牛羊養殖小牧場135個,生豬家庭養殖小牧場3個,土雞養殖小牧場2個。
看著滿圈的牛羊,貧困戶們的臉上綻放著笑顏。“扶貧牛羊”為大家走上脫貧之路開啟了一條康莊大道。
在發展牛羊養殖的同時,吳軍倉堅持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牧則牧、宜林則林的靈活多樣性幫扶原則,鼓勵貧困戶外出創業,推動拉面經濟的發展,開商鋪,搞販運,依托西溝林場發展旅游產業。
經過吳軍倉與工作隊的反復游說,大灘村的村民也漸漸轉變了思想觀念。到2016年年底,全村有3戶貧困戶開了小賣鋪,9戶開了拉面館,1戶拉運銷售煤炭,1戶做起了旅游生意,還有35戶貧困戶成立了5個養殖合作社。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改造,2016年底,大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順利脫貧,同時也被海東市確定為“脫貧示范村”。
選擇留下繼續駐村
2018年4月,扶貧工作隊進行人員輪換,此時的吳軍倉面臨著一個重要的選擇:回到原單位工作,還是去另一個村繼續駐村。
西溝鄉涼坪村也是審計廳的聯點幫扶村,經過駐村工作隊之前的努力,村里的各項扶貧事業在穩步進行,但是正值關鍵時期工作人員卻要進行輪換,經過慎重考慮后,吳軍倉決定服從組織安排,投入涼坪村的脫貧工作中。
“之前在大灘村工作時,我和涼坪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也經常交流,對于涼坪村的情況比較了解,我接手起來可能會比新派人員更容易一些。”吳軍倉說。
涼坪村屬于“腦山貧困山區”,因天氣寒冷農作物不易生長。村上許多貧困戶種植的大豆小麥,只能勉強滿足家中的基本口糧。當時村內共有貧困戶179戶862人,按照要求要于2018年年底實現脫貧。
2016年,在省政府資金的支持下,扶貧工作隊為涼坪村籌劃建立了一個飼料加工廠,用種植的玉米連同秸稈一起收割賣給牛羊大型飼養場等處,村民收益可觀發展種植業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
吳軍倉來到涼坪村后,他所面臨的是村內還有8戶人家產業未確定、8戶人家無能力實施危舊房改造項目、8戶人家曾享受過獎勵性住房政策但仍然存在危房的問題。而此時距離預計的脫貧時間只有8個多月。
吳軍倉便第一時間著手解決這24戶的問題,經過積極的走訪和溝通,最終駐村工作隊根據涼坪村的自然條件等因素,動員村民發展養殖產業,并利用平地發展特色種植。對于房屋改造尚未完成的人家,吳軍倉和駐村工作隊通過多方爭取資金,最終讓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住上了新房子。
扶貧扶的是經濟發展,也是觀念的轉變和斗志的激發。自駐村以來工作隊成員分頭深入到貧困戶家中,做好動員鼓勵工作,組織了包括挖掘機、烹飪等方面的技能培訓。
馬占龍是村上的貧困戶,因為母親常年臥病,加上弟弟年紀小沒有技術,日子一直過的捉襟見肘。兄弟倆聽到村上有技能培訓,積極響應號召報名學習了鏟車駕駛,結業后馬占龍兄弟倆用下發的每人5400元的產業扶貧資金承包了村里的鏟車,在附近務工,家里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吳軍倉的帶領下,村里經常通過組織技能培訓,并為參加培訓的人員提供補貼,鼓勵貧困戶外出創業。這些舉措有效提高了村民勞動生存技能,增加了全村的勞務輸出收益,得到了全體村民的擁護。
2018年年底,涼坪村如期退出了貧困村的序列。
真情點亮鄉村振興路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涼坪村臨近天井峽風景區和西溝林場,一直被譽為“南大山生態屏障”和“森林休閑康養勝地”,在旅游季節擁有一定的游客流量,在發展鄉村旅游上擁有一定的優勢。
為了發展鄉村旅游,涼坪村投資300萬元建成涼坪村游客接待中心,逐漸走上了發展生態旅游的道路。
“因為夏天涼快,很多人周末都會來這邊自助燒烤,但沒有固定的地方大家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分散開,不僅衛生差,而且還有安全隱患。”吳軍倉和“村兩委”溝通后,2020年決定使用幫扶單位和民和縣相關部門審批的資金以及村集體經濟收益在村委會對面的樹林里修建一個燒烤營地,以自助燒烤形式發展林下經濟。
2021年夏季燒烤營地正式營業,站在村委會大門口放眼望去,雪白色的蒙古包在綠樹青草間顯得格外醒目,吸引了縣城及周邊很多游客前來打卡,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燒烤營地就有了上萬元的收入。
而涼坪村的生態旅游發展卻從未放慢腳步。2021年又新修了12間民宿,停車場以及兒童嬉水池,并購置了12個活動攤位低價租賃給村民,幫助群眾創業增收。
“大家一般都是售賣一些自制的特色小吃,焪洋芋、酸奶、釀皮、甜醅等,一直都很受游客喜愛,夏天大家的生意都不錯,最好的時候一天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吳軍倉說,村里還積極發動群眾養殖家禽供游客所需,實現產銷一體。
這段時間,村里的樹屋營地也開始營業了,高大挺拔的楊樹林里一座座黃墻灰瓦的小木屋錯落有致,三三兩兩不時往來的游客為這個清幽的地方增添了一份熱鬧。“我是前幾天來這邊辦事的時候看到的這個樹屋營地的,趁著周末也帶家人來這里放松一下。”來自民和縣城的馬先生對這里的環境和菜品都十分滿意。
營地的經營者秦永喆告訴記者,6月中旬開始試營業,目前經營收入大概達到五六萬元。“在這里打工,每個月有2500元的工資,而且離家近,方便照顧家人。”在樹屋營地工作的村民馬永花對這份工作十分滿意。
村里的情況一天天地好了起來,轉眼又是一輪工作隊員輪換的日子,這次吳軍倉要離開這座他工作生活了6年多的小村莊,這幾天他依舊堅持每天在村里走走看看,努力將這里的山山水水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