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行走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廣袤的農村大地上,一座座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煥發新顏,一條條寬闊的公路如絲帶般在青山綠水間穿梭,一排排行道樹如土族阿姑一樣熱情地迎接八方來客。
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848元,增長4.9%;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58元,增長5.99%。2023年上半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321元,增長5.8%以上,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468元,增長9%以上。
奮斗不怠,成果豐碩。近年來,互助縣聚力抓產業、促就業、穩增收、提效能,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開新局,全縣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在土鄉大地徐徐展開……
打造鄉村振興的“互助樣板”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前進方向。
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互助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鄉村振興不但要規劃好,還要落實好。如何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互助縣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鄉村振興第一責任人,堅持重大決策親自研究、重大事項親自安排、重點任務親自調度,帶動各級各部門把工作重心和資源力量集聚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全面負責、部門合力共為、責任層層壓實”的良好工作格局。
自2019年互助縣脫貧摘帽后, 互助縣緊密結合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國土綠化等重點工作,扎實推進互助縣五十鎮班彥村、東和鄉麻吉村、威遠鎮卓扎灘村3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試點村建設,試點村振興步伐不斷加快,示范引領效益日益明顯。
在互助縣的鄉村振興示范點中,五十鎮班彥村是一個樣板。2016年,世代居住在山上的129戶484人搬遷到了山下的公路旁,班彥村的脫貧攻堅自此駛入快車道。
2016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專門來到五十鎮班彥村,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情況。指出,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移民搬遷要充分征求農民群眾意見,讓他們參與新村規劃。新村建設要同發展生產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民族、區域、文化特色及風貌結合起來。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搬出大山、摘掉貧困帽子的班彥村兒女,集思廣益、因地制宜,不斷鞏固發展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產業旺、經濟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如今,班彥村的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村里通上了柏油路。土墻換成了磚墻,還鋪設了污水管網,村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生活確實好,村里水、電、氣、網、路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村民都在家門口就業,收入穩定了,日子也越過越好了。”班彥村村民呂志梅說。
同呂志梅家一樣,如今,班彥村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精氣神更足了,曾經的滄桑巨變為滿滿的幸福。
班彥村通過打造“紅色+感恩+幸福”的黨建品牌,以紅色教育、黨員干部培訓、青少年科普教育、農業觀光、花卉銷售、餐飲、觀賞、游樂、攝影、采摘等為內容,打造出區域范圍內特色鮮明的,集吃、住、游、購、休、學、情、奇等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型民族特色旅游村落,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莊不僅成為眾多游客的必打卡地,也讓不少村民在家門口有了穩定的工作。去年,班彥村年人均收入達1.31萬余元,2017年至2022年年底村集體經濟累計達186.9萬元。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森林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青海省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村……班彥村接連獲得多項榮譽。
新時代,新使命?;ブh以成功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為起點,依托全省農業大縣、生態大縣、旅游資源大縣、人口大縣的資源優勢和東西部協作平臺優勢,嚴格落實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扶持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廣“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4.1萬戶農戶發展產業、持續增收,在土鄉大地勾畫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
培育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品一杯八寶蓋碗茶,住一晚山景民宿,吃一頓美味農家菜……夏日里,位于互助縣東和鄉麻吉村的油嘴灣生態文化景區漸漸熱鬧起來,許多游客來到這里,體驗別樣鄉村風情。
記者了解到,自今年5月19日油嘴灣生態文化景區率先取消門票以來,生態文化景區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與生機。
景區里雅致的青磚路、茅草屋、古窯洞散發著河湟地區古村落的濃郁氣息,綠水青山、麥田菜地展現著田園自然風光的無限魅力,曲徑通幽處,人行棧道中,撲鼻的花香、古樸的木屋、大紅的燈籠,古樸與現代風格相互交融,讓人流連忘返。
“我們是被網絡視頻吸引過來的。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破敗不堪的落后村莊。這兒景色真的太美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帶著家人來這里好好體驗一番。”坐在遮陽傘下,一名西寧游客說。
“鄉村旅游越來越火,雙休日日均游客達到4000多人次。景區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了靈凈小院、鄉村民宿項目,設置了文創室、親子廚房,還有鄉村酒吧等功能服務區,滿足更多游客的住宿需求。我們將繼續加大農文旅融合度、繼續做大做強鄉村產業,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油嘴灣生態文化旅游景區董事長任臣義說。
自建成至今,油嘴灣生態文化景區始終秉持“發展鄉村旅游、帶富一方群眾”的理念,不斷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持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鄉村旅游新產品,為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引來了大量游客,帶動當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富裕路。這也是互助縣探索文化旅游推進鄉村振興特色之路的一個有益嘗試。
如何把旅游產業打造成互助縣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如何做好旅游鞏固脫貧帶動百姓致富?
互助縣把旅游產業發展作為調結構、穩增長、富百姓的重要抓手,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2022年,互助縣深挖資源稟賦,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按照以“五張名片”引領“五個示范區”建設的思路,依托六大特色主導產業和十大產業基地,投入財政銜接資金1.35億元,持續培育壯大特色種養、光伏、鄉村旅游、土族盤繡等帶動能力強、增收效益明顯的鄉村振興產業。全力推進青稞酒產業振興,青稞酒小鎮成功入圍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土族盤繡銷售額達2278萬元,增長10.5%,并成功亮相第五屆進博會。多元化、差異化、品牌化發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麻吉油嘴灣、威遠卓扎灘等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景區。據統計,2022年互助縣累計接待游客292.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5億元。
盛夏時節,進入互助縣威遠鎮卓扎灘村,停車場內來自省內外的私家車輛和旅游大巴絡繹不絕,順著層次分明的綠化帶走向景區深處,冬日的滑冰場變成了夏日的網紅橋;順著棧道走去,只見游客穿梭于兒童樂園,玩得不亦樂乎……
游客們之所以慕名到此,一方面是因為交通便捷,可以實現“快旅慢游”;另一方面則是這里的配套設施趨于完善,可以滿足吃、喝、玩、樂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
卓扎灘村距離互助縣城6公里,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依托村里的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和民俗風情等,因地制宜開發農業觀光型、綠色生態型、休閑體驗型等旅游配套服務項目,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
“從昔日的砂石廠到今天的網紅景區,從破壞生態到保護生態,并且在生態保護基礎上發展鄉村旅游業,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村民們對以后的發展滿懷希望。”卓扎灘村黨支部書記顏章東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隨著一個個生態景區的打造和盈利,“鄉愁”成為互助群眾致富的新“引擎”?;ブh鼓勵更多合作社、種植大戶通過“832”電商平臺、網絡直播帶貨、開設網店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實現消費扶貧金額2.45億元。大力推廣“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4.1萬戶農戶發展產業、持續增收。培育特色產業,已成為互助縣“選得準、靠得住、落得實”的優勢產業之一,并成為互助縣鄉村振興路上的經濟增長點。
“塑形”“鑄魂”深化鄉村治理
春風化雨時,花開遍地香。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走進互助縣林川鄉尕寺加村,一幅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百姓臉上洋溢著幸福。
小積分兌出大文明,小超市釋放大能量。近年來,林川鄉黨委積極探索鄉村治理,以“群眾需求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在尕寺加村創辦了海東市第一家“愛心公益超市”,以“積分制+愛心超市”的工作方法,提升鄉村治理的寬度和廣度,讓群眾得到實惠,大大改觀了群眾的精神面貌,真正實現了讓新風良俗“有分值”,讓村規民約“有價值”,讓群眾積分“能增值”,撬動鄉村治理實現“蝶變”。
“你看,現在大家參與打掃衛生這樣的活動都很積極,這一切都得益于積分制。”尕寺加村黨支部書記蔡延周打開了話匣子。他說,“積分”在尕寺加村愛心公益超市是特殊的“流動貨幣”。無論是黨員還是普通群眾,都可以通過積分在這里兌換生活用品。自2018年8月以來,超市就迎來了眾多村民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的開門紅。
村容村貌日新月異,離不開鄉村干部的真抓、真干、真幫扶,還有“愛心超市”的內在推動,將愛心積分標準與黨員管理、移風易俗、精準扶貧、美麗鄉村等各項工作相結合,通過“正向+反向”積分行動、“典型帶動促提升”行動、“宣傳引導造氛圍”行動,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熱情與參與度,弘揚社會正氣,引領村民養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這幾年,說起尕寺加村的人居環境變化,黨支部書記蔡延周說:“近年來,我們村在實施高原美麗鄉村項目的同時,也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前者主要是實施村里的硬件設施建設,后者是對村里的私搭亂建、垃圾亂丟等村容村貌進行整治。”
從基礎設施到環境衛生,從面子到“里子”,尕寺加村實現了新變化。尕寺加村環境的完美蛻變成為互助縣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凈美互助”活動的一個縮影。
自2021年以來,互助縣積極開展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工作。深入開展“凈美互助”行動,統籌推進美麗城鎮、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居住條件改善等重點工作,提檔升級農村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健全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收運處置體系,努力營造整潔、優美、舒適、宜居的鄉村人居環境。
鄉村是農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ブh還精心編制互助縣塘川鎮雙樹村等35個村莊規劃,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一村一品”差異化打造互助縣紅崖子溝鄉張家村等14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穩步推進互助縣東溝鄉美麗城鎮、28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整村實施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4000戶,科學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4500座,基本建成互助縣威遠鎮紅嘴爾村等6個村污水管網項目,持續完善鄉村人畜飲水、村道硬化、電力保障、生活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等基礎設施,戶用衛生廁所問題排查整改工作進展順利,真抓實干,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也留住了美麗鄉愁。
鄉村振興,時不我待。作為全國首批100個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之一,如今,互助縣正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處處朝氣蓬勃、風景正好,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波瀾壯闊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