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海東市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召開,《黃河海東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正式亮相,海東踏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和萬物生長的必需品,也是影響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守護好綠水青山至關重要。
海東是青海“東大門”,古稱“三河間”,地域全境都屬于黃河流域,有黃河干流、湟水河干流、大通河干流及137條支流,是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功能區、青海東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對外展示形象第一窗口,擔負著堅守青海東部門戶生態屏障的政治責任和一江清水出城出省的歷史責任,生態地位極為重要。
近年來,海東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堅持把“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作為一項長期任務,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從2015年開始監測的89.7%提升到2022年的92.6%,森林覆蓋率從2013年的32%提高到2022年的36%,三大河流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海東市委書記烏拉孜別克·熱蘇力汗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良好的生態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海東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一批特色小鎮和鄉村旅游項目勢頭良好,吸引了大量游客,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項目充分結合了當地生態環境優勢,項目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前,海東經濟總體上仍處于恢復發展期,有壓力也有挑戰,我們更應該堅守生態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融合。尤其是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用實際行動深入闡釋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含義,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考量,為統籌解決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提供具體實踐經驗。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不斷提升流域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讓母親河更加健康美麗。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深化城鄉融合、產城融合、農村一二三產融合,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打造城鄉統籌新海東。
我們要以《黃河海東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為藍本,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治理,不斷提高流域治理水平,加大綠色產業體系建設,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擴大河湟文化影響力,為推動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青海貢獻海東智慧方案,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貢獻海東力量,為美麗中國建設厚植海東生態底色。